KDJ+I+MACD
指标组合这套指标的搭配效果
非常明显。
其操作方法是充分利用KDJ指标的灵敏度,尽可能多的捕捉市场中的
盈利
投资
信号。
当捕捉到投资信号后,不必过早
介入,I指标会再次对其进行
测试。
如果测试结果一致,说明投资信号有效。
那么,为什么要与MACD指标相结合呢?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寻求
中线指标的支撑,从而避免短期指标的虚假信号,为介入增加一份保险。
如果某个货币对在某段时间内,上述三个指标同时发出买入信号,
就可以在汇价回落时大胆介入,其短期成功率极高,而且锁定的概率极低(几乎为零,除非你是相对高点介入),盈利
也就那么一点点。
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稳健的
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。
货币供应量和
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
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。
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,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“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,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”。
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就外部形势而言,虽然
美国实施了新一轮经济强刺激政策,部分新兴市场
国家开启加息进程,但我国货币政策应
保持定力,不应“闻美起舞”。
他认为,我国一方面应密切观察,做好政策储备,严防输入性金融风险;另一方面,应坚持“以我为主”,努力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,既要更加灵活适度,也不能搞“
大水漫灌”。
当然,货币政策并非“
万能药”,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。
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,孙国峰在会上表态:“下一步,
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,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,保持定力,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。
同时,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,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,以我为主开展国际
宏观政策的协调,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。
”按照此前的官方表态,美联储官员在3月
预测将维持
利率在零附近的时间,将持续到
2023年全年。
他们在上周政策会议后也再次重申,将继续每月购买
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企业债,直到美联储实现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目标取得“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”为止。
北京时间周二晚间,美国财长
耶伦在公开讲话中表示,为了防止
经济过热,(美联储)可能不得不提高利率。
耶伦认为,预计一段时间内美国将
处于低利率环境,但仍需确保赤字处于“可控”水平。
耶伦在随后的发言中强调,自己没有预测或建议加息,虽然她会与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定期会晤,但如何管理货币政策,完全由美联储自己决定。
但其
鹰派言论一出,市场还是应声暴动。